夜狼猎奇网(www.goyelang.net)- 给你图文的世界

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真的有爱情吗(2)

来源:夜狼猎奇网 | 2017-06-22 |    

猎奇网: 红潮导语:李隆基之恋并不怎样,杨玉环之恋又当如何?这就更好说了,只要大家明白一个问题即可:李比杨大...

杨到了李的身边,是否心甘情愿,究竟有怨无怨,新、旧《唐书》都忽略未记。乐史《杨太真外传》却说,杨第二次(天宝九年,公元750年)被逐出宫的原因是“窃宁王紫玉笛吹”,即李皇帝怀疑杨玉环思念前夫。前夫寿王李瑁自幼住在宁王府里,由宁王之元妃养大。杨悄悄吹“宁王紫玉笛”,思念前夫之情,也就显而易见了。唐人张祜有诗曰:“梨花深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说的也是这事儿。

依我猜想,就算将杨“不忘旧情”除开,杨入宫侍驾,是乖乖顺从,也不过像今日那些嫁给“钻石王老五”的丽人一样,不是无可奈何,就是有所贪图,与“生死相恋”无关。再说,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杨身不由己,能不顺从吗?皇帝强占儿媳,寿王都无可奈何,寿王妃不屈从还能怎样?寿王之不满,唐人也有题咏。

李商隐《骊山有感》云: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銮惟寿王。

寿王当然不愿去,“我的心上人,坐在他身旁”,谁受得了!

结论是清楚的:李杨之恋,不会有多深!

这就叫人有些不解了,李隆基分明薄情寡义,到后世怎么就成了多情种子?分明是公公强占儿媳的大丑闻,怎么就变成了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分析时代背景、社会根源之类的大事,自有史家去做;依我推想,多半是爱屋及乌的缘故。马嵬坡前,“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引起过广泛同情。

《唐诗纪事》说:“马嵬太真缢处,题诗才多凄感。”

李商隐《马嵬》云: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罗隐《帝幸蜀》云: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韦庄《立春日作》云:

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

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

到了危难关头,唐明皇没有保护自己所爱的女人,山盟海誓之虚伪也就和盘托出。

人们对杨玉环的同情,在唐代就已是带普遍性的。

这种心态与同情西施有些仿佛。越王灭了吴王,越王夫人说西施是“亡国之物,留之无益”,让她负上石头,沉入江底喂鱼。人们却舍不得她玉殒香消,就让大夫范蠡爱上她,并带她去泛舟五湖,过上幸福生活。这桩韵事大家都认可,也就通畅无阻流传下去。

同样,杨玉环在马嵬坡的悲惨遭遇,人们也很不满意,于是重新安排命运,或让她去了海国扶桑,或让她上了蓬莱仙岛。直到近年,还有文章说,早就息影的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就是杨贵妃的后人。说得有鼻有眼,就像真有其事似的。

让杨美人在马嵬坡获救,远走他乡,倒也不错,只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蓬莱宫中日月长”,时间难打发啊!总不能让一个娇滴滴的美人,终日独守空帏,整夜孤眠独宿,“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怪可怜的。就这样,一个正当年华的风流皇帝,倏然间冒了出来。年龄减去三十,老生变成须生乃至英俊小生。档案材料也作相应修改,薄情寡义的君王,变成了多情种子。

这就清楚了!李杨之恋,已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正史版”,一种是“艺术版”。后者来源于民间传说,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虽然有些瓜葛,却早已面目全非。详细比较是麻烦事,下面仅举一例。

李杨之恋,最感人的情节之一,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据陈寅恪等唐史专家考证,这事压根儿就不存在。据载,李杨每年十月才去华清宫,只在冬季和初春住在那里,为的是“泡温泉”,正如白诗所说:“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长生殿在华清宫,像“七月七”这样的大热天,李杨二人绝不会去。这个考证既合乎常识,又有史料佐证,料想不会错。

此外还有一些奇人异事,诸如那个“能以精诚致魂魄”的“临邛道士鸿都客”,能够“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不用考证,今人也知道它是虚构的“民间故事”。

“艺术版”的李杨之恋,虽然很感人,却是假的。将一个强占儿媳的大丑闻,变成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想起来总有点不是滋味儿。幸好《长恨歌》出在李皇帝“驾崩”多年之后,《长生殿》隔了梁唐晋汉周等五个小朝代和宋元明等三个大朝代,不然真要叫人怀疑,这两位大文豪是不是在干“卖身投靠”的勾当。 红潮网摘编自《龙门阵》2006年第4期,作者:宋发清,原题:《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有多深》

相关推荐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晋文公带领晋国成为霸主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晋文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重耳成功跑到了楚国。楚王对重耳很好,当做贵宾招待。重耳很感恩就告诉楚国等以后我重掌大权的时候,如果楚晋两...

 

编辑推荐

特别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