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狼猎奇网(www.goyelang.net)- 给你图文的世界

揭秘杨靖宇在电视剧中的形象

来源:夜狼猎奇网 | 2017-05-20 |    

猎奇网: 揭秘杨靖宇在电视剧中的形象杨靖宇将军是中国抗战历史上无法磨灭的一个人物。而现代社会,我们了解一个人...

揭秘杨靖宇在电视剧中的形象

杨靖宇将军是中国抗战历史上无法磨灭的一个人物。而现代社会,我们了解一个人物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找一部他的电视剧,这样能使我们既深入又形象的记住他的故事。关于杨靖宇电视剧也有许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杨靖宇电视剧中所塑造的一个个杨靖宇将军的人物形象。

东北抗日联军剧照

《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剧照

2015年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中就出现过杨靖宇的影视形象。这部电视剧是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等一起出品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东北地区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一个个优秀的抗日英雄将领。而杨靖宇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建立者和领导人之一,自然就是这部剧中的主要人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入侵沈阳。几十万东北军是不战而退。短短几天,东北大部分地区就沦陷敌手,被后人称为国耻。不过,东北军不抵抗,不代表中国人就都是孬种。当时,中国共产党就派了杨靖宇、赵尚志等一批军事人才到东北组建抗日武装。

杨靖宇刚到东北不久,就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将日本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导致日本侵略者一听到杨靖宇和他的部队,就害怕的要命。到杨靖宇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后,日本人就更加害怕了,只能集结了上十万的兵力,对杨靖宇和抗联展开了铁桶式的血腥围剿。随后,杨靖宇开始采用了游击战术,更加勇猛的对抗敌人。

杨靖宇的名言名句介绍

杨靖宇将军的这一生是一个传奇。他不仅作战能力强,团结群众水平高,自身的素质还十分的突出。他不仅是身体素质过硬,连文化水平也比普通将士高出许多。所以在东北抗日的那段日子里,还脱口而出了许多经典的语录,被我们称为“杨靖宇的名言”。

杨靖宇京剧剧照

杨靖宇京剧剧照

杨靖宇的名言一:劳动人民之寄希望于共产党,党之寄希望于共产党员也。这是杨靖宇当时在接任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时所说的话。他认为党员对党的革命事业都必须具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于是杨靖宇的一生就犹如这句话一样,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杨靖宇的名言二:斗争是残酷的,我们必须以共产党员的行动和毅力,把群众发动起来,争取革命的胜利。杨靖宇时刻告诫手下的将士们,要以群众利益为先。还在军中制定了一条准则:凡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受伤害的战斗不打,或回避、转移地点再打。通化一带的老百姓都每一个人都在称赞杨司令和蔼可亲,和士兵同甘共苦。

杨靖宇的名言三:革命两字的含义就包括艰苦在内,不艰苦怎能叫革命呢!杨靖宇带领部队转战于东北各地时,最冷的长白山山区,最低气温有时候降到零下三四十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杨靖宇对他的将士们说了这句话。然后,他打头阵,以身作则,迎着困难往前走。

关于杨靖宇的名言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杨靖宇将军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一直都在。

杨靖宇的后代生活得怎么样

在河南省确山县里,有一个离县城特别远的小村庄,叫做李湾村。那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杨靖宇的后代也一直生活在那个小山村里。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与妻子张君生有一男一女。儿子叫马从云,女儿叫马锦云。

杨靖宇画像

杨靖宇画像

由于杨靖宇将军改名的事情是上级领导让弄的,所以身处李湾村的杨靖宇的后代却并不知情。他们都听说过鼎鼎大名的杨靖宇将军,却连他是自己父亲的这件事都不知道。一直到1949年,日本法西斯投降了,母亲张君死了,他们还没有等来自己的父亲。

于是他们见到军队就问:“你们部队里有我爸爸么,他叫马尚德。”军队里的人都摇摇头说不知道。因为杨靖宇将军加入军队时,就已经改名了。那些将士们对马尚德这个名字十分的陌生。直到1952年的一天,李湾村来了个大人物——黑龙江省的副省长冯仲云。他打量了许久,终于确认了马从云是杨靖宇将军的儿子。

1953年的冬天,马从云夫妇来到哈尔滨,参加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开馆仪式。直到这一刻,马从云才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但是那只不过是一只玻璃瓶子中的头颅标本。马从云夫妇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哭了起来。

1958年,马从云再一次来到东北,那是为了给杨靖宇将军在通化建立烈士陵园的事情。当看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为杨靖宇将军献上的花圈时,马从云再一次的流泪了,于是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说:“放心吧,爸爸,我们后人不会给你丢脸的。”马从云果然说到做到,1964年8月,因公牺牲了。

相关推荐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晋文公带领晋国成为霸主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晋文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重耳成功跑到了楚国。楚王对重耳很好,当做贵宾招待。重耳很感恩就告诉楚国等以后我重掌大权的时候,如果楚晋两...

 

编辑推荐

特别头条